云游戏开发要学什么  

你的位置:云游戏开发要学什么 > 新闻动态 >

不同家庭、相似命运,家族遗传史让他们同一天走进手术室_毛先生_基因_风险

发布日期:2025-08-19 21:23    点击次数:192

在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一病区,

两位互不相识的患者,

在同一天接受了结直肠癌手术。

巧合的是,

他们都来自有遗传史的家庭。

一位的父亲、二伯、姑姑均曾患肠癌,另一位的父亲和堂哥也曾被确诊肠癌。

这样的病例引起了河南省肿瘤医院(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河南医院)普外科副主任庄競的关注,当癌症在家族中多次出现,它可能不仅是运气问题,而是隐藏的遗传风险。

【手术台上的“相似病史”】

46岁的毛先生,19年前在当地被确诊为结直肠癌。

早在此之前,他的父亲曾在河南省肿瘤医院确诊结直肠癌,并由庄競完成了肠癌手术,恢复情况良好。

这段家族的就诊经历,让毛先生在确诊后第一时间想到了庄競。

问诊中,庄競得知,除了父亲之外,毛先生的二伯、姑姑也都曾罹患肠癌,这让庄競立刻意识到他属于结直肠癌的高风险人群。

展开剩余72%

随后,毛先生接了结直肠癌根治术,术后多年坚持每年复查,结果一直正常,这也让他逐渐放松了警惕。

2022年至2024年间,他没有再进行复查。直到今年复查时,肠道内再次发现病变,他不得不再次走进手术室。

巧合的是,这样的家族癌症“接力”并非毛先生家族独有。

34岁的李先生,两个月前开始出现腹胀、恶心、呕吐等症状,起初以为是普通胃肠问题,症状加重后才到医院就诊。

检查结果提示为结肠癌并伴肠梗阻,需要立即手术。

进一步追问病史,庄競发现他的父亲十多年前做过肠癌手术,堂哥同样被诊断为肠癌。

当庄競将两位患者的病历资料放在一起时,惊人的相似性跃然纸上。两人都来自有多位近亲属患癌的家族,癌症类型相似,而且发病年龄提前。对有经验的肿瘤医生来说,这种模式提示两位患者可能患有林奇综合征。

【写在基因里的高风险】

庄競介绍,林奇综合征也称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。它最大的特点是容易在多个部位发病,不仅包括结直肠癌,还可能出现子宫内膜癌、卵巢癌、胃癌、泌尿系统肿瘤等。如果父母一方携带致病基因,那么子女有50%的几率会遗传到该基因。

与普通结直肠癌相比,林奇综合征有三大显著特征:

发病更早:常在50岁前发病,有时甚至30多岁就确诊。

家族聚集:直系或旁系亲属中多人罹患相同或相关类型癌症。

肿瘤类型多样:不仅局限于结直肠癌,还包括胃癌、子宫内膜癌、卵巢癌、泌尿系统肿瘤等。

【早识别、早干预、全家管理】

“林奇综合征并不意味着‘必然患癌’,但与普通人相比,基因携带者的结直肠癌、子宫内膜癌等风险显著增加。”普外科副主任医师冯伟宇提醒,“它是遗传性疾病,必然会影响家庭成员,因此患者的直系亲属(无论男女)都应进行基因检测。”

冯伟宇建议高危人群可以这样做:

1.肠镜筛查

高危人群人在20-25岁开始定期做肠镜检查。每1-2年进行一次检查。

2.女性防控

女性高危人群需特别关注子宫内膜癌、卵巢癌的早期筛查,可在生育结束后与医生评估是否进行预防性子宫和附件切除。

3.生育指导

对有生育需求的携带者,可进行产前诊断或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(PGD),降低后代携带致病基因的风险。

庄競强调,对于有家族聚集性肿瘤风险的人来说,家族病史是健康的“预警信号”。遗传无法改变,但防线可以提前筑起,每一次主动的检查,都是为自己和家人争取更多健康时间。(陈玉博)

发布于:河南省